對於多數孩子而言,為期兩個月的暑假總是引頸企盼,有旅遊規劃、豐富才藝課程安排、家長或親友的陪伴等等。但對弱勢家庭的孩子來說,暑假即是流離失所的開始,沒得吃、沒人陪、沒地方去是常態,本該快樂的童年多了分孤獨、憂慮感。
透過營隊玩樂長知識
在桃園宣愛社區關懷協會(以下簡稱「宣愛」),看見社會中潛藏的問題,伸出溫暖的雙手,提供一把保護傘。讓一群來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弱勢孩子有所依歸。他們多半來自單親、隔代教養、外配子女……等,主要是國小一年級到六年級的學童。平時放學後由宣愛陪讀班老師一同完成功課,並加強複習課業。而在寒暑假期間,除了寫作業之外,也加入語文、美術、科學課;不僅維持學業、培養才藝,更注重孩子的品格教育。因暑假時間長,特別加入營隊活動,這是許多孩子津津樂道的。營隊從2014年開辦至今,已進行了五屆。八年級的楊詠欣是召集人,現在是一所高職的實習老師,她戲稱自己從小是「孩子王」,喜歡當領導者,促成大夥們玩成一團。
▲在「生命市」中,孩子幫商家繪製廣告,打工賺取所得。
回憶當初舉辦營隊的目的,是宣愛服務的一對小兄弟讓她有感而發,她說:「宣愛在平常有課輔班,但暑假一到,家庭完全失能的孩子無處去,有些與朋友結伴,但掌握不到朋友的來源。我們想到經歷了一學期的努力,使他課業有起色,但一到暑假就如同野放,實在是前功盡棄。」因此,宣愛集結各方人力、資源。有教會姊妹得知後,開始替他們籌款辦營隊。
籌到錢後,營隊該用什麼形式呈現?又成了楊老師的另一個擔心。她表示:「過去教會辦營隊最多一週,第一次要辦一個月,又不可能讓孩子們一直寫作業,我想既然沒有這麼大的能力去『教』什麼,不然就來『玩』吧!」儘管是娛樂,也要玩得有意義,楊老師整合玩線上遊戲的經驗,及在國中時期參與營隊的經驗,發想出第一代營隊「生命市」,這是一場模擬市民的遊戲。
▲孩子們購買建材蓋房子,這對朋友正在房子裡清點賺來的財產。
在「生命市」營隊中,每個孩子扮演一個角色,要蓋房子、有自己的生活,實行RPG(ROLE PLAYING GAME角色扮演遊戲)概念。楊老師表示:「在學校或任何地方,大家會對這群孩子有固定看法,譬如:你來自單親家庭、你成績不好,這些標籤都存在。因此,遊戲的好處是給予他們重新塑造自己的機會。」在「生命市」中,孩子們得靠自己的付出自食其力,藉由勞動獲取報酬。像是打工畫文宣品、張貼、拍廣告,想盡辦法銷售;銀行的設立,鼓勵孩子存錢可以獲得利息。各種遊戲情境在現實生活中都會發生,楊老師比較兩者的差別是:「遊戲的獎勵機制很公平,現實世界卻是努力不一定有回報,有時使人很挫折,因此遊戲的成就感是很難匹配的。」
▲學生以團體的形式,用骰子和技能卡與怪獸戰鬥。
遊戲中建立彼此信任
第一代的營隊活動屬於實驗階段,因參與的孩子中,有許多家中面臨經濟問題,營隊中帶入「理財」觀念、「努力即獲得成就感」的快樂。楊老師不諱言地說:「第一屆的遊戲難易度難掌握,每天都在修正,也要觀察每一位孩子融入的情形。但重點不是遊戲進行如何,而是在當中的學習跟愉悅的心情。」
有了第一代的經驗後,第二代的「沉睡森林」最令孩子們念念不忘,多重關卡需要使用的道具是做得最多的一屆。「沉睡森林」遊戲中,由孩子飾演劍士、法師或是弓箭手,各司其職,來進行一段段冒險,走過每一處驚奇的村莊,過程中要共同擊倒怪物。團康遊戲中有許多劇情設計。「NPC」(Non-Player Character非玩家角色)、「總血量」、「攻擊」、「防禦」是線上遊戲中的專有名詞,也搬到營隊中。楊老師透過PPT的投影,營造沉浸式的情境,再搭配手作的技能卡片;與線上遊戲不一樣的是,孩子們在相互打怪中,自己實際加乘,計算剩餘的生命值,這相當考驗數學能力。
▲「沉睡森林」中的神射手、神行客、大魔導士角色。
在設計五代的營隊中,有時也會發生意想不到的事情,與原本設定要達成的目標背道而馳,令人驚喜。楊老師描述,第四代「迷失島」的荒島求生遊戲,孩子們要探索島上的地形和資源;解決各式的突發事件、並互相協助。有一次的情境是大範圍的火災發生,若沒有在時間內滅火,全部人都會輸。最理想情形是大家團結起來一同滅火,因部分孩子的遊戲體力值過低而無法脫身。當時有一個孩子提議當救火小英雄,其他散布在各地的人作為補給站,提供水、食物,而順利撲火贏得這場遊戲。楊老師感動的說:「我沒想到最後大家是一起成為一個人的幫助,完成了這件事,那位救火小英雄更將掌聲歸給所有人。」
▲「迷失島」遊戲,設定遇到飛機失事,每個人在機位依指示戴上氧氣罩。
▲在「迷失島」裡,孩子必須收集物資、荒野求生。
從認同到慢慢改變
然而每一代營隊都會遇到挫折感,楊老師分析:「畢竟它不是電腦設計的遊戲,不是debug(偵錯)就可以解決;它是要de人,要修正的是人的行為、態度、想法。」有些孩子在過去經驗中,受到家庭、學校放棄的經驗,形塑他負面的人生觀。因此楊老師會採取鼓勵、降低遊戲難度、提升回饋,若發現孩子對某些事情特別感興趣,會去加強刺激。
在營隊遊戲之後能翻轉現況或帶來成長嗎?楊老師說:「我剛開始也會期待,希望玩遊戲之後孩子會有大轉變,但這不是勵志電影,不是經歷過一次事情之後,就會從此改變,生命不是這樣子走的,我覺得這是慢慢影響跟建立信任的過程。」孩子對人、老師、環境的信任,使他們對宣愛有認同感,一旦哪天家中出了狀況,尤其在暑假期間,第一時間可以尋求幫助,宣愛也能及時掌握。楊老師談起一位學生因為參加營隊後的改變:「平常的課輔班讓孩子寫作業,這個孩子仍對我們很生疏或是沒有禮貌,但經過一次暑假之後,開始在人跟人之間有更多的互動。」
每一次的營隊遊戲都是試探,嘗試讓生命多一點可能性與機會。或許能激勵這群弱勢家庭孩子未來在做選擇時,能根據營隊中得到的經驗,開拓更廣的人生觀。
本文來源: 萬海航運慈善基金會 停泊棧 專題報導
Comments